电子扫描仪、切割机、电钻、高频振捣棒……158种工具和配件、19吨原材料,读图、放线、切割、钻孔、安装、浇筑……陈君辉、李俊鸿在长达4天总计22小时的比赛中,用商品混凝土砌筑出的高标准、高精度、高颜值的建筑作品,展示了中国商品混凝土建筑的水平,当之无愧地荣获了有“世界技能奥林匹克”之称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(简称“世赛”)冠军。
突如其来的荣誉和光环让两个年轻人一下子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。他们到底是何许人也?原来,他们都来自广东城建职业教育集团所属广州城建技工学校,并在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继续教育学院攻读大专学历。
夜幕中,我们侃侃而谈。对于两个月前的比赛,他们仍然兴奋异常。“在72.25平方米的场地上,要砌两面墙,墙高2.4米,墙厚0.25米,宽则不规则,尺寸从1米到4.104米不等。大概相当于建一间房子,门、窗位置预留。”材料堆放区有22块木模板、40根木材,以及部分轻型钢框模板,他们首先要根据图纸对这些材料进行切割。但是,比赛开始后一小时,意外发生了——陈君辉在使用手动折叠锯锯木材时,右手食指不小心被锯齿划破,鲜血渗出,染红手套。我看了看他的右手食指,果然有一道疤痕。“为何是右手?”“我是左撇子。”陈君辉赶紧跑到工位边向专家举手示意。在赛场医疗点处理伤口时,医生告诉他伤口虽然不大,但是较深。陈君辉一下子慌了。如果因为受伤而影响比赛,那之前一年多的辛苦都将付诸东流。好在,伤口经过包扎,血止住了,陈君辉活动活动手指,伸缩自如,不影响继续比赛。重返赛场后,他深呼吸,调整好心态,以平时训练时的最优水平投入比赛。就这样,由于受伤而损失的将近40分钟时间在两人默契的配合下,一分一分被“抢”了回来,加工、切割、拼装,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,终于,在下午16点20分第一天比赛结束时,他们成功地完成了进度目标。
比赛进行了4天。从制作模具到浇筑成型,从去除模具到抹平、清理,涉及放线工、木工、混凝土工、钢筋工等专业技术工种,使用的工具五花八门,有电动的、液压的、手动的,有高科技的,也有原始的。比赛提供了主要工具,但允许自带一些工具,中国泥瓦匠常用的铲刀、抹灰刀、镘刀,被他们带到了现场。当近4.295立方米大约10吨商品混凝土在20分钟内分四次被浇注入模型,并经过多次高频振捣后,等待的10个小时,他们颇为忐忑不安。之后,模具拆除,作品呈现在观众眼前。但是,仍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大意,评委最终看的是墙面的密实度、平整度、光洁度和水平、垂直度,允许误差为1毫米。他们争分夺秒地做着修修补补的工作,直至比赛结束前5分钟,他们还在清理现场,废料、碎块、粉末、工具、垃圾,各归其位。他们工位对面是奥利地选手、左侧是法国选手。混凝土项目,总计有来自世界9个国家的9支代表队,可谓高手云集。尤其是奥地利代表队,还是上一届的冠军。
此时此刻,回想起这一赛中“插曲”,陈君辉仍觉得后背发凉。如果伤口再深一点,伤及骨头,自己的参赛资格恐怕都会被取消……
陈君辉从小就喜欢建筑。初中时,他去过深圳,高楼大厦、鳞次栉比,他很好奇,楼为什么能建得那么高?18岁从广东韶关考入广州,他第一时间去了广州塔,站在塔下,仰望高耸入云的广州塔,他还是像孩童时那般好奇,塔为什么能矗立不倒?还有那些横跨山谷、海洋的桥梁,为什么能承载满载且疾驰的车辆?
而李俊鸿的建筑之路却充满坎坷。初二时,由于迷恋网络游戏而导致成绩一落千丈。2016年9月,李俊鸿被学校建筑施工专业录取。他决心彻底放弃游戏,重新启航人生。慢慢地,他品尝到了学习专业技能的乐趣,感受到内心深处与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共鸣,他决心做一粒建筑工地上的沙砾,虽然普通,但也能用硬度融入一座雄伟的建筑。
为了不断提升专业综合能力,陈君辉、李俊鸿积极报名参加校内举办的工程测量、瓷砖贴面、CAD建筑设计等多项专业技能比赛,通过比赛提升自身理论知识、动手能力和专业素养。
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。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的选拔,是陈君辉、李俊鸿人生中遇到的第一次重大机遇。广东省选拔、全国选拔、国家集训队第一轮和第二轮集训阶段性考核,陈君辉与李俊鸿一路不负众望,过关斩将。在最后一个月冲刺训练阶段,他们不间断地做了5轮模拟世赛训练,每轮都严格按照世赛比赛流程,赛前场地准备、模拟比赛、赛后工位清理,在38度高温环境下搬运近20吨模板和工具材料,两个人都汗流浃背,腰酸背痛,但是,他们内心始终牢记,如果自己成功入选并代表祖国出战喀山世赛,是对学校和老师最好的回报,也是为国争光,更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最好献礼。
陈君辉还是中共党员。去年12月,他被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党委批准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。这次去参加比赛,他的外套上一直别着一枚党徽。李俊鸿获得冠军回来之后,也从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变为发展对象。
“这次比赛会激励我们在建筑施工领域不断进步和前行。”兄弟俩笑道。

图为陈君辉、李俊鸿在比赛现场紧张施工时的场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