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人物通讯应该怎么写?”“抓细节。”12月11日上午,一场关于校园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座谈会在行政楼501会议室召开,应邀前来指导的《中国教育报》“职教周刊”栏目资深编辑钟伟与爱好新闻采访、写作、摄影的老师和同学们面对面沟通新闻业务。党委副书记鲁岩主持座谈会。

钟伟与通讯员交流
机电学院龙轩、校团委黄得珠、创教学院王柳杨、外事办邝博文、教务处袁平、质量办温劲昆、信息学院吴坚彬、学生处邓顺兰、经管学院邓肖敏、人事处罗青等老师纷纷提问,就新闻宣传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向钟伟老师请教。面对大家比较关注的如何挖掘新闻线索、如何写好人物通讯、如何于平凡中写好先进人物等话题,钟伟老师一一解答。他特别谈到《用19吨材料“砌”出世界冠军》一稿,提醒大家在采写人物通讯时需要注意两点:要让标题在吸引读者眼球的同时能够一目了然;要有“现场感”,这就要求大家深入基层,与人物谈心、交流,挖掘出人物最平实但又最精彩的一面。

会场

通讯员提问
大家普遍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会议新闻的采写。钟伟老师说,会议新闻有两种写法,一种是中规中矩,就会议写会议,另一种是从会议中挖掘新闻,找到亮点,报道会议背后的新闻。
在读图时代,新闻摄影的重要性和“优越性”日益凸显。“职教周刊”每期都发表通讯员的新闻摄影作品,有时还发组照。钟伟老师鼓励大家深入基层,捕捉精彩瞬间,少摆拍,不摆拍。他说昨天他走马观花,去了“劳锦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”,去了现代建筑技术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,看到很多生动的场景,都可以成为新闻摄影的素材。
钟伟老师还具体介绍了《中国教育报》的栏目设置、稿件要求和投稿方式。老师和同学们听得认真,记得仔细。

鲁岩总结
一个半小时的交流快结束时,大家还意犹未尽。鲁岩在总结时说,钟伟编辑来得很及时,给大家送来了一场及时雨。新闻报道工作要按照钟伟编辑所说,从身边的人和事出发,从先进事迹和人物出发,通过亲身观察、采访和深入了解,从不同角度抓住亮点,写出耐看的好新闻,提升学校新闻报道的质量,力争在《中国教育报》发好稿、多发稿。
党委宣传部、有关职能部门、二级学院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老师和大学生记者团的同学2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。